2016年是票务代理行业最受欢迎的一年。无论是美国和亚洲的商务旅行-大型批发商、携程OTA,还是大量中小型代理商,都感受到了重大危机。中国票务代理行业作为一个整体已经进入“冰河时代”,这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随着国内机票代理新政的出台,原本在行业和平台上的国内机票批发商竞价平台和平台突然倒下,下一个被冻死的恐龙是谁?这个问题像幽灵一样把恐怖气氛蔓延到整个票务代理行业。
作为一位关注票务代理业发展趋势的研究者,作者撰写了大量的文章,分析了我国票务代理产业的变迁。面对我国票务代理行业的共同困境,只有携起手来,共享信息、技术、资金等核心资源,才能实现票务代理行业在最危险时期生存的目标。具体如何实践,笔者从近期(1-2年)和中期(5-10年)两个维度对我国票务代理行业的发展进行分析。
第一,最近的策略:放弃投机,使用智慧。
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票务代理行业发生了许多深远的变化,如国内航空部的整顿和减缩战略,航空部门整体容量的快速增长与客运量相对较低之间的矛盾,大型OTA并购导致的市场集中度进一步上升的影响,以及金融资本对票务代理行业的收缩等。
与过去十多年的快速增长相比,毫无疑问,近几年来,票务代理行业的参与者一直在苦苦挣扎。在接下来的1/2年中,整个行业如何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天,为下一个行业的春季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可以预料的。
现阶段,票务代理行业的价值依然存在,迫切需要使上游航空部门和下游消费者认清这一价值,在我国机票和旅游产品消费成熟度不高的现阶段,愿意支付机票代理价值。
国内代理业新政的实质是挤出机票泛金融化的泡沫,而行业投机者和竞价平台的挤压,为票务代理行业做好了自我净化工作,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行业参与者让出了更多的市场空间,促使票务代理行业由原来的渠道向客户转变为国王,产品向国王转变。
笔者认为,代理业,特别是中小代理商,应该更多地关注或引导客户的实际需求,探索和建立自己的比较竞争优势,做好自己的理解和业务,票务代理行业必须有钱,但需要更多的智慧而不是盲目的投机和冒险。在短期内,我们应该密切关注外部环境对票务代理行业的影响。伴随着令人瞩目的全球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世界很容易进入一个“小冰期”,随之而来的是我们在世界各地看到的各种极端天气现象。
以2017年寒假市场为例,极端寒冷天气频繁发生,国内海岛旅游价格高,消费经验差,预计将成为东南亚热带岛屿元旦、春节旅游的热点。1国内经济持续低迷和人民币在两年内贬值是极有可能发生的事件,这将影响中低收入群体的旅游预算支出。特别是针对中产阶层的旅游产品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如传统的欧美和澳大利亚的团队旅游路线产品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此外,天气、。航班延误补偿保险有望取代飞行事故伤害保险成为最大的附加机票保险,而差异化航班延误补偿保险产品也将成为一种趋势,这也是票务代理行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第二,中期战略:持续职业模式的重构
票务代理行业已经发展了近30年,从最初的机遇发展到现在的困境。俗话说:山川无路,街角还有一个村庄。梅花的芬芳来自寒冷的冬天,机会总是留给那些准备得最好的人。怎么准备?我怎么准备?
笔者认为,票务代理行业的真正反弹需要依靠两大外部因素,即航空产品的升级换代和民航产品消费领域深入市场化改革的落地。
未来十年,中国票务代理行业的机遇将是“专业化”。该代理商将从目前的“代理”航空部门、酒店等供应商升级为“代理”旅客选择、组合产品,通过专业服务为旅客带来价值,并利用这一利润。随着航空部销售政策的调整和GDS技术的升级,这一“代理”角色的转变将加速实现,这也是机票产品升级的必然要求。
笔者认为,票务代理行业的C2B模式将是未来十年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在空运部产品升级到基础座位和辅助服务的“解包装”定价之后,消费者对产品重组的需求将得到显著释放。航空公司和消费者都需要机票代理商为这一产品升级服务,这也将增加代理行业对航空公司和消费者的价值意识,并促进三者之间的双赢新平衡。代理业的价值来源于客运量和粘着性,这两点来源于代理业的专业服务。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