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旅游攻略联盟

“张家界地貌”风光又获大奖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108日,从中国国际影赛专业代理机构官方网站获悉,在刚刚揭晓的第17届美国摄影展中,张家界天子山“守云人”孙宏伟作品《青绿展云霄》摘取铜奖,这是“张家界地貌”风光首次在美国摄影展中获奖。


          (图为获奖作品)

  第17届美国摄影展经美国摄影学会(PSA)认证,共设有三个数码组和两个照片组,其中数码类为黑白开放组、彩色开放组、城市生活组,照片类则为彩色开放组、风景组。孙宏伟选送的摄影作品《青绿展云霄》,取材于“张家界地貌”标志性景点天子山御笔峰,获得照片类风景组铜奖。此前,他的多幅摄影作品还获得2015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波黑、保加利亚“生态真相”四国国际摄影巡回展优秀奖和塞浦路斯国际数码摄影展勋带奖。

相关链接

 孙宏伟,辽宁鞍山人,44岁,3年前因为迷恋“张家界地貌”风光,自发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地武陵源“守云人”的铁杆队员。3年来,神奇美妙的“张家界地貌”风光不断涌进孙宏伟的镜头;3年来,孙宏伟的“张家界地貌”风光作品,时常漂洋过海向世界传递着大自然的瑰丽。

何为“张家界地貌”

  张家界地貌是砂岩地貌的一种独特类型,它是由石英砂岩为成景母岩,以流水侵蚀、重力崩塌、风化等作用力形成的以棱角平直的、高大石柱林为主的地貌景观。它是"在中国华南板块大地构造背景和亚热带湿润区内,由产状近水平的中、上泥盆统石英砂岩为成景母岩,以流水侵蚀、重力崩塌、风化等营力形成的,以棱角平直的高大石柱林为主,以及深切嶂谷、石墙、天生桥、方山、平台等造型地貌为代表的地貌景观"。


地貌如何形成

  张家界在区域构造体系中,处于新华夏第三隆起带,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内,大致经历了武陵——雪峰、印支、燕山、喜山及新构成了本区域的基本构造地貌格架,而喜山及新构造运动是形成张家界奇特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景观的最基本的内在因素。面外力地质活动作用的流水侵蚀和重力崩塌及其生物的生化作用和物理风化作用,则是塑造张家界地貌景观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因此,它的形成是在特定的地质环境中内外力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晚古生代中晚泥盆纪时期,湖南西北地区地壳下降,发生大面积海浸,成为一片汪洋。张家界处于"川湘凹陷地带"之深海处,靠近古陆,接纳了由流水源源不断地从邻近古陆搬迁来的大量松散碎悄物质,经过沉积和漫长而又复杂的成岩过程,形成厚达500多米的石英砂岩。经过漫长的流水切割、差异风化、重力崩塌等外营力作用,便形成了所看到的怪诞诡谲的峰林峡谷。石英砂岩峰林景观标新立异,独树一帜,具有极高的旅游观光价值和科研价值。


地貌有何价值

科学研究

  张家界地貌发育过程完整,从台地→方山→石墙→石柱→峡谷演化过程清晰,发育时间因素可测性强,在砂岩地貌景观中具有系统性、完整性、自然性、稀有性和典型性等自然属性,于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2004年被列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张家界可作为研究砂岩地貌的典型地点。

美学观赏

  在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区中心部位86km2范围内,集中分布了3100多座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峰柱,峰柱高几十米至400m,其柱体的密集度、造型之奇异度、各种砂岩地貌景观的组合有序度、岩石植被、气象因素的色彩鲜明对比度、峡谷与溪流组合的和谐度、地形高低错落相配及各种象形山石景观引人入胜的联想度,都达到了令人赏心、悦目、畅神的最高审美境界。张家界地貌的奇俊秀美在世界山岳景观中所罕见,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山岳景观之一。

旅游应用

  由于其科学内涵丰富,自然生态和美学观赏价值高,张家界成为重要的地质、地理科普教育基地和绝佳的自然游览休闲胜地,每年吸引国内外游客300多万人次前来考察游览,旅游收入促进了地方就业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张家界地区的支柱产业。张家界旅游依托良好的资源和环境,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稿件源自网络综合 图片来自红网 在此鸣谢)

张家界市科普 让您每天进步一点点

1. 加关注“张家界市科普”(微信号:zjjskx)

2. 如有疑问,请拨打电话:0744-8388110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