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旅游攻略联盟

邮轮业“黄金十年”戛然而止 本土企业谋变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2018年8月,被认为受欢迎的邮轮市场比两年前要冷得多。

自2006年在中国首次亮相以来,中国邮轮产业在短短十年内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邮轮市场,仅次于美国。国际市场份额从2006年的0.5%上升到9.6%,十年来几乎增长了20倍。在诱人的市场前景中,国际游轮公司蜂拥而至,国内资本也在紧抓,投入巨资。

然而,在短短的一段时间内,经过十年的高速增长,我国的游轮入境旅客人数在2017年降至8%,2018年继续保持这一趋势。一直密切关注邮轮行业的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的游轮表示,邮轮市场自2012年以来一直不稳定,2017年有所下降。今年的主要特点是这艘船很小,一些外国游轮选择离开中国市场。第二,由于供应减少,票价较去年最低点有所回升。业界普遍认为,中国邮轮行业是否已进入“冰河时代”尚不得而知,但“黄金十年”显然还很遥远。

“好日子”就要结束了

今年3月,携程和皇家加勒比邮轮公司联合宣布,双方将于2018年秋季关闭天海邮轮的合资企业,并将其出售给一家国际邮轮集团的业务。五年前,当中国第一家豪华邮轮公司天海新世纪首次出海时,该公司负责人发誓要组建一支由当地豪华游轮组成的船队,推出更多豪华游轮。没有人会期待今天的惨淡离别。

携程的负责人表示,天海关闭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市场股东战略配置的变化。邮轮行业的冷暖变化已不再是一种普遍现象。2012年,中国邮轮市场的增长速度显示出放缓的迹象。2017年,中国游轮客运量仅为495.5万人次,增幅不到10%。11个邮轮港共接收邮轮1181艘,增长不到20%。在过去的十年里,市场的平均年增长率保持在50%左右。

“2006年,当该公司的Ellangona在上海首次亮相时,人们仍然记忆犹新。”曾为上海集团工作过的黄瑞玲说。当时,传统的国际游轮中心在加勒比海和地中海,中国刚刚进入世界邮轮领域。“Ellangona号,一艘两万多吨的船,现在看起来很小,但当时它的定位是‘非常高端,非常豪华’。”黄瑞玲说。

中国的邮轮业也伴随着优雅的号角而前进。根据《中国邮轮产业发展报告》(2017年),游轮行业在头十年中保持了约50%的增长率,2016年甚至超过87.8%。

随着市场的快速发展,各大邮轮公司也开始加快中国市场布局。2014年,皇家加勒比公司向中国投资了新的海洋量子基金,并启动了新的“军备竞赛”。2015年,只有12艘以中国港口为母港的游轮在2016年和2017年分别增至18艘和22艘。这些新船的吨位基本超过10万吨,装备了世界上最先进的设施和娱乐项目。

游轮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逐渐成为一艘以大型豪华客船为载体,以食品、住宅、旅游、购物、娱乐为休闲旅游的旅游胜地。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所水运研究所经济司司长田佳说,国际经验表明,当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时,邮轮市场开始发展,中国已经有了支撑邮轮市场快速发展的基础。

供需矛盾突出

但是,上述游轮相继离开现场的原因是什么呢?在过去的三、四年里,中国邮轮市场发生了什么变化?

“他们中的两个人没想到。。“首先,我没想到中国邮轮市场会这么快下跌,”他说。我认为邮轮行业增长太快了,但我没想到它会如此之快。第二,我没想到价格战会如此激烈。“

根据中国的经济信息,2018年初预售的皇家加勒比海在香港的售价仅为3400美元。据成克豪介绍,“邮轮价格的下降始于2012年。在本财年的前三个季度,嘉年华在中国市场的邮轮收入同比下降了2900万美元。”

中国邮轮市场过度投资短期产能,并逐渐降低价格,这是正常的。“价格战背后的深层原因是邮轮市场产能过剩。供需矛盾导致价格战,并陷入恶性循环。”渤海邮轮管理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

供应过剩只是最重要的方面,导致邮轮市场的变化,以及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目的地单一,产品均一;其次,销售渠道不畅通,难以及时消化和交付能力。

目的地的问题太单调了.. 有业内人士表示,加勒比和地中海邮轮旅游在最发达地区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即大量的沿海国家、港口分散,旅游资源丰富。 这样,邮轮公司在制定航线和目的地时有着丰富的选择。 然而,中国从邮轮最重要的母港上海或天津出发,在近外国目的地只有两个国家- 韩国和日本,这限制了邮轮航线的多样性。

针对销售渠道的问题。从国外市场情况来看,船票主要由邮轮公司直接销售。然而,中国的销售渠道基本上被旅行社和在线旅游服务垄断。这种销售模式在邮轮进入中国市场的初期运作良好,但随着市场供应逐渐超过需求,其弊病也暴露了出来。首先,旅行社之间的价格竞争十分激烈,导致了低成本的客舱电影.其次,邮轮公司不能直接面对消费者,对市场需求的感知和反应也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渤海渡轮负责人表示,国内邮轮产业起步较晚,缺乏餐饮、旅游、免税店等与邮轮产业配套的行业。缺乏政策支持和旅游消费观念的差异也是制约国内邮轮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地方企业变革计划

邮轮行业已经进入了一个调整时期。但从邮轮行业本身的角度来看,邮轮仍然是朝阳产业。据业内人士介绍,“中国邮轮产业发展报告(2017)”认为,中国邮轮旅游市场已从“快速发展”逐步转向“稳定发展”。随着国际邮轮企业在中国的快速布局,中国本土邮轮企业已经无法向前迈进。

希娜号是当地邮轮公司拥有的第一艘船,于2013年首次亮相,但于2015年退役。从那时起,天海邮轮、钻石邮轮和中国泰山邮轮就成了为数不多的本地游轮。然而,与国际游轮相比,中国邮轮在吨位和数量上不如国际游轮。可以说,我国邮轮企业一直处于发展和尝试阶段。

早在2015年,中国就宣布了“国家沿海邮轮港布局规划”。计划到2030年,该国沿海地区将以两至三个游轮港为指导,其主体将是起始港,访问港将以港口布局为补充。突破豪华邮轮设计与施工技术,加快实现邮轮自主设计与施工也是关键任务。

但中国在豪华邮轮制造方面仍是空白。旧船,包括希纳和新世纪,是从外国公司购买的旧船,吨小,设备陈旧。中国自己的南海梦被普通客轮改变了,而且常常被认为不是真正的游轮。

但邮轮行业的快速发展正吸引着越来越多实力雄厚的本土公司进入豪华游轮的制造领域。2017年,中国造船集团和嘉年华游轮在美国,意大利造船商芬坎蒂尼集团签署协议,宣布邮轮建造计划。预计第一艘国内豪华游轮将于2023年下水。

交通运输部水运研究所经济司司长认为,中国邮轮市场的潜力远未被释放。根据2035年中国邮轮市场规模将达到1400万元的判断,与欧美邮轮经济的简单计算相比,预计到2035年,中国邮轮经济规模将达到4600亿元。“这只是一次战略整合,”他说。“这关系到未来的更高水平。”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